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港产城融合 协同红利持续释放

  • 股票
  • 2025-03-25 10:04:45
  • 55
2月25日,司机在天津港(600717)环球滚装码头将车辆驾驶至货轮。2月26日,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超4000辆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从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启航,驶向南美等海外市场。此次出口的车辆均为“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涵盖多种类型。新华社发  2月26日,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一片繁忙。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超4000辆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从这里启航驶向海外市场,京津冀“海上门户”作用凸显。京津冀是我国汽车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随着三地汽车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持续构建。从天津港延伸至滨海新区,这片热土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定位,重点领域联动发展,协同效应持续显现。  内输外联扩大“门户”优势  走进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港,俯瞰港区,泊位星罗棋布,极目远眺,大型塔吊如钢铁巨人屹立在海岸线上,集装箱有序装卸,远洋货轮整齐排列……位居全球十大港口之列的天津港,目前有147条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  作为京津冀的“海上门户”,天津港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枢纽港口建设,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车厘子快线”进口箱量同比增长三倍以上,开通“天津——墨西哥”滚装新航线,助力国产自主品牌车企走向海外;跨境陆桥运量位居沿海前列,通道辐射能力、运量规模稳步增长。1月份,天津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8.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3%,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同时,天津港主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开通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去年,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实现首批入驻雄安综保区。  “创新链”激活“发展链”  从北京南站乘坐京津城际高铁,行驶165公里,最快的一趟火车只需要55分钟就能到达天津滨海站。重塑时空距离的背后,京津两地间的资源流动愈发顺畅。  一颗绿豆大小的时钟芯片能够让手机精准同步卫星时间、让自动驾驶汽车实现0.001秒内紧急刹停、让电网万兆级电流零闪断“丝滑”切换……最近,北京炬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吕航频繁往返京津两地,该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时钟芯片模组产业化基地进入关键阶段。吕航介绍:“基地正抓紧装修,预计3月投用,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作为重点研发和生产时钟芯片、传感器芯片的高新技术企业,炬玄智能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终端、工业智造等领域,几项核心技术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炬玄智能公司所在的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结合天津医疗健康、低空经济、城市管理等垂直领域丰富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在天津大范围应用。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挖掘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科研成果百余项,在天津孵化聚集科技型企业150余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三地科研院所加快推动科研优势与产业优势深度融合,以“创新链”打通“产业链”,激活“发展链”。  加速引入重点产业项目  区域协同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滨海新区以高效的行动,加速首都产业项目的引入。通过一手抓载体与项目建设,一手抓承接与后续发展,在产业协同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正式落地中新天津生态城,2024年引进疏解非首都功能资源落地项目111个、新设机构551家,总投资759.67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443家增至2024年的58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6家,“四上”规模企业190家,聚力打造“类中关村”产业创新生态。  近日获批复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发挥海空双港优势,强化生态共建、产业协同、交通一体,推进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错位联动发展,加强与沿海地区城市合作。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海新城。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滨海新区将扎实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借助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全力把港口“硬核”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规划引领,完善港口型城市功能。立足港区、产业园区和城区发展基础,抓好海港核心、南港石化、临港经济、海港旅游特色片区建设,加快形成“前港、中产、后城”港产城总体布局。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