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十家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智能汽车与机器人的融合趋势
特斯拉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原型Optimus后,AI概念持续火爆。人形机器人作为AI与物理世界的接口,成为继飞行汽车之后主机厂跨域融合的新目标。12月25日,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回应是否会做人形机器人时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目前时机还不成熟。他认为如果连L4级自动驾驶的汽车都解决不了,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就更难实现。车是最简单的机器人,如果车无法实现,其他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将非常有限。
尽管李想认为理想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时机尚未成熟,但由智能驾驶触及AI技术的主机厂已逐渐入局。除了特斯拉外,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小米、赛力斯、小鹏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所布局。
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一个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智能汽车产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为聚合型智能产业。
业内普遍认为,车企在自动驾驶、传感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开发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在供应链上也有大量重叠。此外,汽车工厂也是人形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场景,可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商业闭环,并且可外溢到更多应用场景,加快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步伐。
从现阶段看,车企主要通过自研、合作开发、投资创业企业等方式布局机器人赛道。例如,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于12月8日亮相,依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熟的产业链来分摊研发成本。小鹏汽车在广州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全新AI人形机器人Iron,已在广州工厂投入实训,参与小鹏P7+车型的生产流程。奇瑞汽车则联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Mornine,应用于门店导购。上汽集团以投资机器人企业的形式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参与了智元机器人和逐际动力的战略融资。
特斯拉作为最早开发人形机器人的车企,其人形机器人概念于2021年8月首次提出,次年9月原型机首次亮相。2023年3月,Optimus展示了稳定步态行走与双手抓取动作;同年12月,特斯拉发布了Optimus 2代,各方面性能均有所提升。截至12月10日,特斯拉更新了Optimus户外盲走视频,展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能力。
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这一赛道,正是看重了人形机器人未来远期的经济效益。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强调,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项目将比其汽车业务和FSD更有价值,甚至预言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至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