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部署严厉打击消费领域假冒伪劣犯罪,特别是针对汽车、家电、厨卫家居、家装建材等重点商品的假冒注册商标和制售伪劣商品行为。同时,废旧产品回收、处置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等环节也是关注重点,尤其是利用回收二手产品翻新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犯罪活动。此外,还将严打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化妆品、老妇幼卫生用品、电缆、燃气产品、电动自行车、消防器材等多发性犯罪,并突出打击户外装备、运动设施、文创产品、绿色食品以及区域特色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的假冒知名品牌、名优商品犯罪。
生态环境部正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该条例旨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规范监测活动,保障数据质量,对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及打击数据弄虚作假提出了一系列法规制度设计。目前已收到近400条建设性意见。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配合司法部做好立法调研和论证工作,推动条例早日出台。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目前,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的2200家重点排放单位,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此次扩围后,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温室气体种类也扩展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950亿元,同比增长0.9%,按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6%。截至2月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93亿户,其中5G用户达10.5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8.6%。前两个月,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18.3%,而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同比下降5.9%。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预计,2025年汛期长江流域总体偏枯,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预测显示,长江中游干流附近及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系北部可能发生的干旱。主汛期降水量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明显,可能偏少达2成以上。
2025年中央部门预算开始向社会公开,内容涵盖部门总体收支预算情况、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以及重点事项说明等。财政部表示,近年来预算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透明度明显提升,为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国总工会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公布125家用人单位为2024年度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全国总工会将下拨7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这些单位提供托育服务,并鼓励省级工会加大投入。自2022年以来,已累计公布3批共300家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
国家认监委发布公告,要求认证机构建立认证规则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原则要求制定认证规则,并通过“认证认可业务信息统一上报平台”进行备案。国家认监委将组织对认证规则进行检查,确保认证机构不超出批准的认证领域备案认证规则。
教育部印发管理办法,强调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是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家长学生选课、支付、退费、评价、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训机构可直接入驻或系统接入全国平台,主管部门则依托平台开展预收费监管、风险预警、执法监督等工作,提升校外培训监管数智化水平。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