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教育线上/“太阳能风树”追光测风 高效供电

  • 国际
  • 2025-03-25 19:17:23
  • 55
图:“太阳能风树”加入“自动追光系统”及“风速监测系统”,能因应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组件开合。  【港闻报讯】记者郭如佳报道:为实践环保,近年不少社区或村屋天台陆续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但逢恶劣天气(如台风)来袭时会有飞脱风险。香港专业教育学院(IVE)工程系学生研发出结合风能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太阳能风树”,加入“自动追光系统”及“风速监测系统”两大功能,能因应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组件开合,提升产能效率的同时预防强风。创新中心署理高级项目主任杜璟庭表示,中心目前正与业界洽谈,希望于今年能在海滨位置设置“太阳能风树”原型机,收集应用数据作进一步发展。  IVE学生研发 自动调整开合  “太阳能风树”是两位不同工程专业的IVE毕业生在学时期的项目。修读电脑及电子工程高级文凭的叶东运,因超强台风苏拉袭港而留意到太阳能板被强风吹脱,以及家中长辈分享每当风雨来袭时对随时断电的忧虑,萌生了设计无惧风雨的可再生能源装置想法。电机工程高级文凭的林昊熹同样对可再生能源感兴趣,两人一拍即合,共同构思研发出“太阳能风树”。  “太阳能风树”结合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系统,融入“自动追光系统”及“风速监测系统”两大功能。前者可侦测太阳照射的方向自动调整太阳能板的升降及面向,提高产能效率,后者则可实时监察风速,在强风时自动收起太阳能板,避免被吹倒。  两人在研发过程中发挥所长。林昊熹负责硬件部分,利用太阳能板及风力感应器,配合具油压调节功能的机械臂作为装置骨干的设计,能在恶劣的天气运作。叶东运则负责编写装置的自动化运作程式及操控介面,并将系统连结至公共气象数据,收集风速、风向及日出时间等资料,让装置能按实时数据自动调整至最佳产能模式。  第一代“太阳能风树”已成功研制,由下一代的IVE学生进行迭代升级。团队保留原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装置外观及产能效率,完善太阳能板开合功能。而继第一代装置在“‘纵’智成城”创意工程及建筑设计比赛”获优异奖,第二代也在“节能低碳创明天比赛”中取得副学士及高级文凭组别铜奖。  杜璟庭表示,“太阳能风树”适合为公园、社区中心等设施提供额外供电选择,推广可再生能源及绿色生活。目前,中心正与业界洽谈,期待今年能在海滨位置设置原型机,收集应用数据以进一步发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