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到港中国船加100万美元?美国新限制措施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 股票
- 2025-03-25 13:24:22
- 56
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将就其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采取的限制措施征求公众意见。3月24日将在华盛顿召开听证会,根据意见来决定最终措施的内容。 有消息说,新的限制措施可能将包括,对中国船舶航运企业的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将最高收取100万美元的附加费用,或该船舶的净吨位每吨最多追加1000美元服务费。 此前,USTR于2024年4月,接受美国国内多个工会的请求,开始以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的措施、政策、惯例为对象的301条调查。美国1974年制定的通商法301条承认,外国的通商措施、政策、惯例侵害通商协定中规定的美国的权利时,或因不合理或歧视性而对美国的商业造成负担或限制时,对外国的产品采取追加关税等进口限制措施,或对外国的服务征收追加费用或限制的权限等。 今年1月,USTR公布了调查结果,判断将成为基于301条的进口限制措施的对象,但没有显示具体措施的内容。 此次美国政府公报中,不是追加关税等进口限制措施,而是提出了诸如在中国建造的船舶进入美国港湾时的追加费用,以及美国产商品的航运船舶要求等措施。 具体来看,对中国船舶航运企业的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将最高收取100万美元的附加费用,或该船舶的净吨位每吨最多追加1000美元服务费;对拥有中国建造船舶的航运企业来说,其中国建造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一次,将最高收取150万美元的附加费,或根据在中国建造的船舶比例,分阶段征收追加费用(50%以上最高100万美元,25%到50%之间,最多75万美元,不到25%则最多50万美元),或对拥有25%比率中国建造船舶航运企业每次靠港时一律收取100万美元附加费;对于将要或者正在向中国造船厂订购船舶的航运企业,同样根据上述比例收取附加费。 与之相对的,美国制造船舶将享受服务费的减免或退还。 同时该提案还对运输美国生产财货的航运企业提出条件:即措施生效后2年,在历年的基础上,至少1%美国生产的货物由美国船籍的船舶来运输;措施生效日期的2年后至3年后为3%;措施生效日期3年后至7年后为5%以及3%由美国建造船舶来运输;措施生效7年后为15%及5%由美国建造船舶来运输。船舶运输的美国生产货物中,按历年计算,至少有20%船舶是在美国建造的且由美国籍船运输的情况下,航运企业才会被批准用其他船只(非美国产,非美国船籍)来承运美国生产财货。 此外,草案中还提到了对中国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LOGINK)或其他类似平台的数据访问限制以及与同盟国、伙伴国协作来降低海事、物流、造船各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度。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报告称:美国一直雄心勃勃地引领全球海运业。然而,与总计超过 5,500 艘的中国国旗船舶相比,只有 80 艘美国国旗船舶从事国际贸易。美国造船厂无法大规模生产远洋船舶,对合格海员的需求不断增长,使美国在全球航运舞台上的地位复杂化。 反观中国,近三十年来,中国一直主张大力发展远洋航运、物流和造船业,并采取越来越积极的行动目标。 在造船和海洋设备领域,中国自 2006 年以来大致设定了生产目标。多年来,中国的工业目标变得更加“激进和复杂”。例如,在高科技船舶领域,中国最初设定的目标是到 2011 年达到 20% 的全球市场份额,但现在的目标是到 2025 年达到 50% 的全球市场份额。在海洋工程设备方面,中国最初的目标是到 2011 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 10%,现在寻求到 2025 年占据 40% 的市场份额。 美方认为,中国将这些行业作为主导目标削弱了竞争,并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国造船市场份额从1999年占全球吨位的不到5%提高到2023年的50%以上;截至2024年1月,中国对商业世界船队的所有权将增加到19%以上;控制95%的海运集装箱和86%的全球多式联运底盘供应以及其他零部件和产品的生产。 海上能源(Offshore Energy)网站分析师表示,一旦上述措施实施,首先冲击的是航运业,中国航运企业的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航运船只都将被收取附加费或服务费。而对于其他航运企业的影响则仍待核实。因为需要USTR的解释,即是否需要同时满足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超25%比例以及中国建造船舶停靠美国港口的双重要件,还是只要有一项符合就会被收取附加费。如果为后者则影响巨大。这就意味着航运业航运企业需要降低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的比例或者将企业按建造属地进行拆分,而不是单纯的让非中国建造船舶来负责美国方向的航运业务就可以避免收取附加费。 另外,一些细则有待后续USTR澄清。比如:单一船舶多次停靠美国港口是收一次费用还是按停靠港口次数收取。年度收费是一次性的还是按停靠总次数收取等等。 分析认为,上述措施的实施会对中国航运企业造成影响,削弱其对美国航线的价格竞争力,从而逐步排除中国航运企业的对美业务。 短期内的影响将直接推高对美贸易成本,收取航运附加费或额外服务费实际上是增加关税行为的某种变体。海运和空运费率基准和市场情报平台 Xeneta的数据显示,当特朗普在 2018 年贸易战的第一个任期内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时,运费上涨了 70% 以上。这一次,特朗普承诺,他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高达 20% 的一揽子关税,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 60%至100% 的额外关税。尽管他认为这对消费者的影响为零,但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 (NRF) 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实施上述关税,美国消费者每年可能会损失460 亿至 780 亿美元的购买力。 中长期影响则是直指造船业,将会促使一定的转单效应,即航运企业将会把向中国船厂的订单转向日韩或其他地区。同时也有可能使航运企业不得不面临拆分的情形,单一对美业务的航运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