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4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揭示了截至2024年年底的医保参保人数及收入、支出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医保体系的现状与挑战,也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2024年全年,我国医保基金收入达到3.48万亿元,支出为2.97万亿元,当年实现结余5100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看起来不错,但深入分析后发现,这3.48万亿元的收入中包含了大量财政补贴。如果剔除补贴,仅依靠医保基金的纯收入难以覆盖每年的支出。
截至2024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26亿人,参保率巩固在95%。然而,与前几年的数据对比并不乐观。2023年医保参保人数为13.3亿人,2022年为13.46亿人,2021年更是达到了13.64亿人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意味着我国的医保参保人数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官方对医保覆盖率的表述也从“稳定在95%以上”变为“巩固在95%”,未来是否会进一步降低还有待观察。
医保参保人数和覆盖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流失较多。我国医保主要分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两种。近年来,职工医保的参保人数逐渐增加,如2023年比2022年多852万人。然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却逐年下降,2023年参保人数为9.63亿人,相比2022年的9.83亿人减少了2000万人以上。城镇医保参保人数增加的幅度远低于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的减少,最终导致整体覆盖率下降。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费用逐年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2024年居民医保个人最低缴费金额为400元,远超制度刚建立时的30元。连年增长的费用让一些收入较低且自认为身体状况良好的农村居民选择断缴城乡医保,这不仅导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下降,也让这些居民自身面临风险。
为了鼓励持续参保并惩罚断缴行为,2025年居民医保进行了改革。连续参加城乡医保的居民可以享受更高额的大病医保报销,而断缴者重新缴纳后存在“等待期”,期间内不能报销医疗费用。新政实施后,预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大幅下降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迫在眉睫。对于大部分城市居民而言,每年400元的医保费用可能只是一笔小开支,但对于每月仅依靠200多元养老金生活的农村老人来说,这笔费用几乎相当于他们近两个月的养老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参保意愿。
另一方面,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也是关键。假设将补贴额度提高200元/年,个人缴费金额就能从400元降至200元,按照9.6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计算,这一举措需要额外支出1920亿元。虽然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对于国家财政而言并非难以承受,而且带来的效益显著,能够大幅提升医保覆盖率。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在“三保”工作中,保民生始终被置于首位。期望在医保、社保等关键民生领域能够继续加大投入,切实解决老百姓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从而提振全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上一篇:五天睡眠不足导致体重增长警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