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法院最新发布
- 股票
- 2025-04-03 05:47:00
- 21
4月2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工作情况通报(2024年)》(下称“情况通报”)和2024年度上海金融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上海金融法院2024年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7310件,全年收案总标的额为2157.26亿元。 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超过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成为上海金融法院收案量第一的案由。情况通报显示,2024年,上海金融收取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1215件,同比上升21.7%,占总收案量的16.62%,标的额1109.44亿元;收取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1130件,占总收案量的15.46%,标的额9.49亿元。 上海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顾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相对平稳,原因在于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的下降,“约三分之二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采取了诉前调解等方式化解,3000多件先行调解的纠纷中,多数都是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证券业案件呈现多个特点与态势 就收案行业来看,情况通报显示,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受理证券业案件1039件,占比23.01%,标的额50.29亿元。 顾全介绍,纠纷反映出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相关主体帮助上市公司造假、“名股实债”引发融资风险等违规行为仍有发生。 具体来看:一是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被处罚后往往导致上市公司退市,造成投资者的巨大损失,需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为遏制欺诈发行行为,证券中介机构需进一步落实‘看门人’职责,重点核查虚构交易、关联担保等不实信息披露,监管机关和司法部门需进一步健全行、民、刑立体追责体系,加大退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力度,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顾全说。 二是帮助造假问题凸显,需强化综合协同治理。顾全表示,司法实践中发现,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等配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故意隐瞒重要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围绕证券侵权“帮助造假者”追责案件增多。 “帮助造假行为表现为上市公司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虚构交易、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审计机构的函证出具不实回函等。”顾全表示,“对于帮助造假行为,需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与司法协同,加大对配合造假主体的追责力度,强化相关市场主体的法治意识和诚信理念,共同营造公开透明的投融资环境。” 三是“名股实债”潜藏风险,需加强初创企业支持引导。顾全表示,科创板上市公司因投资协议条款争议引发较多纠纷,“部分初创企业在面临创投资本时缺乏话语权和主动权,融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投资协议、股权对赌协议等融资交易文件中核心条款的法律效果认识不清,尤其是对‘股’与‘债’的属性认识错误。”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初创企业的支持,积极采取吸引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的政策措施,塑造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良好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种直接融资工具,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不同企业生命周期和不同风险偏好的融资需求。 作为集中管辖涉科创板纠纷的专门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审结全国首例涉科创板证券欺诈发行案件等系列涉科创板典型案件,成功化解“涉科创板土壤修复第一股”证券纠纷。同时,上海金融法院还建立科创板纠纷长三角司法监管跨域协同化解机制,有效实现科创板上市公司“轻装上阵”和中小投资者快速获赔。 新类型金融执行案件数量增多 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受理并顺利执结多起新类型金融案件,包括首例上市公司股票解除限售案、首例基金投资者知情权案、首例退市公司的两融担保股票处置案等。 “新类型金融执行案件与一般执行案件不同,并非简单处置被执行人财产即可,需要协同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机构等多方力量化解矛盾。”顾全表示,“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新类型金融执行案件将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协同治理,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当事人矛盾。” 记者了解到,上海金融法院加强与金融基础设施合作,实现了京沪深全市场股票在线协助执行,与银行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债券司法协助执行专线,持续提高执行效率。 为打造中小投资者维权最优解,上海金融法院还建设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要素式审判辅助模型,可向平行案件投资者智能推送示范判决裁判文书以及损失核定报告,便利投资者维权;持续深化创新,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应用;优化证券虚假陈述代表人诉讼平台建设,新增特别代表人诉讼功能等。 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和市场导向作用,此次发布会还发布了上海金融法院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记者了解到,案例涉及QDII/RQDII认购可交换债券是否受香港《放债人条例》规制司法审查、涉员工持股计划证券虚假陈述纠纷交易因果关系认定、契约型基金管理人确权之诉的司法审查、受托人违反公平分配义务责任认定、持票人在出票人破产重整程序终结后向其他前手追索的司法认定、平台投保提示和说明义务履行标准等金融市场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 记者注意到,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诉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广东中诚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等合同及侵权责任纠纷案在列。 上海金融法院申诉审查及审判监督庭副庭长、研究室主任许晓骁介绍,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积极发挥司法裁判规则引领作用。例如在全国首例涉员工持股计划证券虚假陈述案中,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与证券虚假陈述之间是否存在交易因果关系作出准确认定。 二是有力促推新兴金融业态规范健康发展。例如在某网络科技公司诉某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中,明确平台投保模式下保险人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促进保险业更好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 三是充分体现金融司法参与社会治理效能。例如在持票人在出票人破产重整程序终结后向其他前手追索的司法认定一案中,案件确立的裁判规则有助于实质性推动系列票据纠纷高效化解,防范金融风险。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