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三月初五晴”,今日三月初五 农谚揭示背后含义。时间飞逝,转眼间已是农历三月,也称为“辰月”,对应着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这标志着正式进入春暖花开的时节。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五,对习惯了公历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天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按照传统说法,这一天确实不一般。它是上古时期“大禹诞辰日”,也是十二建除中的“开日”。《嘉泰会稽志》记载:“三月五日,俗传禹生之日,禹庙游人最盛。无贫贱富贵,倾城俱出。”大禹治水有功,治理黄河后受到舜禅让帝位,建立了夏朝。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三年中甚至有过“三过家门不入”的事迹。
民间还有“三月怕初五”的说法,指的是这一天晴天或下雨对未来庄稼收成的影响。具体来说:
三月初五怕大风。如果这一天刮大风,会带来冷空气,不利于庄稼生长。谚语如“初五刮动土,一刮四十五,庄稼人受苦”表明,若在这一天刮大风,未来将连续刮风四十五天,影响农民劳作和庄稼收成。而“初五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则说明,若刮南风,则预示丰收。
三月初五怕晴天。根据老祖宗的说法,这一天晴天不好。谚语如“三月初五晒干柳,六月三伏热死狗”表示,若这一天天气晴朗炎热,预示六月三伏天也会非常热。类似地,“三月初五动了流,白面馒头撑死狗”说明,若下雨则预示丰收。“三月初五雨满塘,芒种时节麦满场”同样表示,若下雨则预示小麦丰收。此外,“三月初五阴拉拉,四十五天无干土”意味着,若下雨则未来四十五天雨水不断,有利于庄稼生长。
综上所述,三月初五适宜下雨,适宜刮南风,而不适宜晴天和刮北风。这些说法虽为民俗,但农民们仍可参考农谚来指导农业生产。
上一篇:优化布局建好海洋经济示范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