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之水❶/东江水稳定供港 优质水远超所值
- 国际
- 2025-04-01 15:12:56
- 34
上图:新丰江通过调节东江的水位和水流量,确保了东江水供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图为新丰江水库正在洩洪。下图:东莞桥头泵站是东江水的引水口,泵站将水抽入石马河,是供水香港的第一站。 港闻报记者许棹杰摄 编者按: 每四日供水四小时的制水之苦,对于现代的人而言,多么不可思议。事实上,香港距离“无水用”年代,确实过去了一个甲子,港人对优质自来水早就习以为常。殊不知,东江水跨山来,60载保质保供的背后,是国家政策支持、地方发展受限和同胞的坚定支持和长年付出。 港闻报记者过去一个月从江西东江源头,走过国家当初勒紧裤腰带修建的东江水供港工程沿岸,访问了许多东江人的故事,也查阅了大量资料,真切体会到,“低水平水价,高质量水源”让港人享有用水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延绵不绝的东江水,60年来保障了香港市民的生活,也支持了香港国际大都会的发展。本港现时饮用水水费远低于其他先进国家的城市,甚至低于部分内地一线城市。港人能以极低的费用享用极稳定、极优质的水源,以及高质量的供水服务,靠的是国家的支持。 港闻报记者早前走访内地东江流域的多个城市,见证各地多年来不计成本,保障优质东江水供港:为保护东江水源迁移家园、为保障水质调整经济产业、为建造供水系统提供昂贵土地资源……即便内地遇到大旱,依旧优先确保香港供水稳定。饮水思源,东江水,无价之宝。\港闻报记者 伍轩沛(文) 融媒组(视频)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民生,各方面都需要稳定供水。全球淡水资源珍贵,香港能全天候打开水龙头就有水出,全赖东江水的支撑。根据2023年国际水协会发表的资料显示,香港每100立方米的饮用水水费仅需262港元,对比其他先进国家的城市,东京907港元、巴黎1370港元,伦敦1683港元,都比香港高出数倍。 “没有东江水,香港人生活都成问题” 香港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低水费,除了政府的补贴外,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内地数十年来如一日,确保东江之水源源不绝供港,香港才可以无后顾之忧,以极低的费用提供极稳定、极优质的供水服务。 事实上,从东江源头起,当地政府和人民就已为保护东江水做出不计其数的牺牲。寻乌县是东江源头,作为果业大县,果业是寻乌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为减少农业对东江源头的污染,县大力推动退果还林工程,果农总体收入每年减少34亿元人民币。当地政府对禁养区内环保不达标的10家规模养猪场、1114家规模以下养殖户进行全部关停整治。投入约6亿元推进水源保护区,共易地移民搬迁765户3363人,从根本上保障了源头区的水生态环境安全。东江源区域持续实施“三禁、三停、三转”生态保护制度,累计关闭污染企业330多家,拒绝可能破坏生态的投资项目670余个,涉资400多亿元。 “可能大家都忘记了60年代香港人曾经历旱灾,没有东江水,香港人生活都成问题,更莫论发展。”立法会议员梁熙表示,本港与广东签订的协议采用“统包总额”制,虽然有时用水量会比买入量多,但重要的是确保极端天气及旱季时本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供水安全,避免因气候变化导致水源短缺时对本港食水供应面临风险,因此不能够仅用每立方米购买的成本去衡量其价值,因为它确保了本港所有市民及经济活动的用水,不曾因供水短缺而受限或受影响,例如在如2021年广东大旱,东江水仍能按协议量供应,避免香港陷入水荒。他认为港人看待水价,应要看待成香港对东江水的水利建设及生态保护付出的应有成本。 每个城市的收入及资源成本都不一样 香港城市规划师、立法会议员林筱鲁30多年前曾参与过河源市的新丰江水库建设。“当地居民在贫困的环境中,依然放弃了经济命脉,为香港供水出力的画面,如今历历在目。”林筱鲁说,为了建设这条生命之水,当地居民离乡别井。河源并非富庶之地,当地民众以种植松树、杉树等维生,但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选择放弃这些收入来源。他认为,香港淡水资源非常稀缺,东江水已是非常便宜的唯一选择,“我看不到海水化淡和兴建水塘的成本能够比东江水低。”他亦认为,香港不宜与内地比较水费价格,因每个城市的收入及资源成本都不一样,要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香港无论是食水还是食物供应,规格甚至远超当地人民的使用规格,而且牺牲及付出更是无从计算,我们应该要心怀感恩。” 记者曾走访东江水流域一带多个城市,各个城市同样饮东江水,唯独香港的水源,为了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在东莞起,便经特殊的管道直接运往深圳水库。管道有些是加在天桥之上,有些甚至开山劈石,走山隧而来,工程之大,全是当地政府花费兴建。有当地税务工作人员曾向记者透露,2021年是广东旱情严重,为了保证香港不少一滴水,甚至要限制当地用水,工作人员更要到用水较多的工厂“拍门”,希望他们能够减少用水。这些付出,只能是无价。 东江水话你知: 历史背景 本港集水设施的集水量不足以应付本港的食水需求,且波幅极大。另一方面,由于每年降雨量并不稳定,以致本地集水量可相差达2亿立方米不等。为解决雨量不足、不稳的挑战,香港自1965年起输入东江水,以满足本地用水需求。 水源源头 东江是珠江3条支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的寻乌、安远和定南县,自东北至西南方向流入广东省境内,主要供应河源、惠州、东莞、广州、深圳及香港超过4,000万人。输往香港的东江水从位于东莞市的太园泵站抽取,经专用输水管道运至深圳水库,再输往香港木湖原水抽水站。 本港输送系统 香港木湖原水抽水站在接收了东江水后,会透过3条主要供水管道系统(西部路线、中央路线及东部路线),输送该等原水至滤水设施作直接处理,以及至指定水塘作暂时储存及下游的滤水厂处理。 每年取水量 现行东江水供水协议以统包的原则,订定每年供水量上限,足够令我们纵使在百年一遇的极旱情况下,仍能维持全日供水。 现行供水协议由2024年至2026年为期3年,而“统包扣减”方式至少可应用至2029年。现行协议以6.15亿立方米为东江水最低每年取水量,而在涵盖2021至2023年的协议、现行协议和后续协议的九年间,年均东江水取水量不少于7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水务署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