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新闻追踪/装修烂尾形同骗财 议员促发牌监管

  • 国际
  • 2025-03-30 13:56:38
  • 47
图:单亲妈妈阿梅耗尽积蓄自置居所,剩下的30万元全用来装修,工程却烂尾,找其他师博执漏需要额外20万元,令她非常徬徨。  置业是很多港人的梦想,而装修往往成为继楼价后最大的一笔开支。然而,这个涉及数十亿元的庞大行业,却长期处于“无牌经营、监管真空”的灰色地带。近年因装修引发的消费纠纷屡见不鲜,一位单亲妈妈与9岁女儿相依为命,辛苦储下一笔积蓄自置居所,剩下30多万元都用来装修,只希望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岂料遇上无良装修奸商,未能如期完工,单位装修烂尾,找人“执手尾”还要多付20万元,有冤无路诉,非常徬徨。  资料显示,2021至2024年间,香港海关共处理21宗装修业投诉,检控13宗,最高判罚3万元,但这与消费者动辄数十万元的损失相比,无异是杯水车薪。立法会议员及专家均指出,本港装修业一直欠缺监管,社会对于有关行业是否需要发牌监管需认真讨论。\港闻报记者 余风(文) 麦润田(图) 余风、融媒组(视频)  “我辛辛苦苦存下的30多万血汗钱,与女儿相依为命的安乐窝,就这样化为乌有!”单亲妈妈阿梅约七个月前在网上联络一名装修师傅,为其新购入的280平方呎单位装修,报价单列明整个装修工程约36万元,装修内容包括拆墙筑墙、清理泥头、重铺水电及全屋傢俬订做等。根据合约所定,工程需于去年12月5日交货。  门窗傢俬假天花没订货  但到了交货日,阿梅发现其单位内的装修只完成约四成,遂与有关装修公司负责人交涉,至去年12月31日,单位内的装修只做多了一点,阿梅指及后对方保证农历年前交货,惟她发现对方于今年1月底已停工,该单位装修只完成大约五成。  “没有完成的工程,全部都是最贵的部分,包括铝窗、傢俬,所有木门、假天花没有到货,这部分超过10万元。”阿梅表示,曾质问装修公司何时完工,对方只一再推搪,而她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订货的单据及照片,证明已落单订购铝窗及傢俬,对方却一直未能出示。及后她向有关傢俬、电器及铝窗公司查询,均发现没有相关订单,“我有理由相信,装修公司以不同名义去诈骗我,而36万装修费,我已付了30万元,但到现在仍未收到楼。”阿梅只有报警及向海关求助。  日前阿梅聘请公证行评估其单位的残局,发现不少工程手工差劣,部分电线接口更未完善,“我还要再给20多万执手尾,单位外仍架有棚架未处理,如掉下来伤人,我便要负责。”她指出,现时首要解决棚架的问题,而她希望政府能对有关行业做好监管,以免市民受骗受害。  消委会倡设政府认证机制  按《商品说明条例》,商户在营商中使用虚假商品说明属违法,若接受付款时意图不供应产品或无合理理由相信能按时供应,即可构成不当接受付款罪,最高可判罚款50万元及监禁5年。海关发言人表示,作为有关条例主要执法机关,严打装修业不良营商手法,积极处理举报并依证据执法。海关同时加强业界合规推广,举办简介会及案例分享,向市民讲解投诉趋势及常见陷阱。  消委会发言人指出,装修行业因门槛低导致服务质素参差,该会2024年发表一份相关研究报告,建议政府及业界推行标准报价单范本及设立政府认证制度等机制,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长远目标是提升行业规范性,降低款项挪用及企业跑路风险,强化消费者权益保障。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