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穷得只剩下一栋楼”的谎言中,莲花味精再次高频率走进人们的视野。谣言止于智者,但凡有点分辨能力,这条被指目的在于博取眼球、赚取流量的谎言就站不住脚。
3月27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河南项城市区东南隅的莲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莲花控股”)总部看到,现代化的企业园区映入眼帘,生产楼、办公楼、宿舍楼等错落有致,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生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孔凡名向记者介绍:“生产车间职工实行倒班制,人休机不休,24小时生产,工人连能休息一整天都会成为渴望。”
从1983年成立周口地区味精厂,42年来,“莲花”创下过巅峰业绩,陷入过发展困境,走过的历程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然而,这个扎根于中原大地的国货品牌,骨子里有着中原人的韧劲,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自2020年完成司法重组以来,在公司治理、信用修复、发展战略、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方面打出系列“组合拳”,让“莲花”再次绽放迎来涅槃重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营成效。尤其是近三年,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开创了莲花新辉煌。
莲花控股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至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了53.93%至77.02%的显著增长,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小城不大,创造“神话”
1983年的项城,还没有撤县设市,城市里穿梭的机动车少得可怜,甚至还有毛驴车载着农民伯伯进城从事农产品交易。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项城县味精厂和饴糖厂合并,成立了周口地区味精厂。
彼时,没有人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味精厂会成为世界知名的国货之光。
丰富大众味蕾,好吃绝对不贵。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深圳到沿海,再到内地,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开始有了生活追求。当时大多数农村还在售卖散装酱油、醋这些厨房调味品的时候,莲花味精就推出了便携的包装产品,小袋几毛钱,大袋一两块钱,每顿饭只需少许点缀,就能让生活“有滋有味”。于是,莲花像劲风一般“吹”进了国人厨房,绽放在城市乡村。“莲花味精,颗颗香浓”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
1987年,刚刚成立不到5年的周口地区味精厂,实现年产7000吨生产规模,成为国内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厂家。莲花,开始在中国调味品界崭露头角。随后,更是势如破竹般飞速发展。1992年,其生产规模已从建厂初期的0.04万吨扩大到4万吨,跻身世界四强之列。同时,公司通过成功运用高生物素发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5年,莲花味精生产能力再次扩大到12万吨,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1997年,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为1983年创办时期的近300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3.4%。1998年8月,莲花味精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第一股”。2001年,莲花味精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
高峰时,莲花味精上缴税收一度占项城财政收入的67%。项城坊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在莲花最辉煌的时刻,1.6万余莲花职工发放工资的次日,直接影响整个项城市区的商品物价。那个时候,能在莲花味精厂就职上班,被视为广大青年的骄傲。
涅槃重生,再创辉煌
然而,正当莲花在走上巅峰之际,隐患也悄然滋生。时间来到2003年,因为快速扩张,当时受“味精谣言”等因素影响,上市后一直盈利的莲花味精出现首次亏损,这也为其此后多年的困境埋下伏笔。直至2020年完成司法重组,阴霾整整覆盖了16年。但令人欣慰的是,16年并没有压垮莲花,莲花人不抛弃、不放弃,一直奔波在突围的路上。
2020年,在地方政府、法院和专业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得以完成司法重整,解除了沉重的负债等历史包袱,并逐步走向发展正轨。
历经风雨洗礼,莲花更加娇艳。
短短5年时间,重生后的莲花就再次凸显出强劲发展的势头。3月27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进莲花控股总部,“为人类的健康美味生活服务”十几个大字迎面扑来。厂区大门外,高高耸立的“莲花仙子”造型端庄大气。雕像前方,是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岸边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厂区的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的流水线一派繁忙,工人们按部就班各自忙碌。“现在我们有600多个产品,涵盖了厨房所有调味品,不仅有味精,还有鸡精、松茸鲜、酱油、醋等产品。像莲花松茸鲜,已成为公司这几年最成功的新产品,将发展打造成为第二个莲花味精。”生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孔凡名说。
当下,莲花控股正深入推进“品牌复兴战略”。在这一战略理念指引下,莲花控股坚持固本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经营发展持续向好。“我们加快新产品研发,拓宽渠道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创新运行机制,着力把莲花控股打造成一家绿色智能型制造企业。”莲花控股有关负责人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
目前,莲花控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小麦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国家评定认可的检测中心,形成以粮食酿造味精为代表的氨基酸调味品,以松茸鲜、鸡精、鸡汁、鸡粉为代表的复合调味品,以火锅底料、小龙虾调味料、酸菜鱼佐料等为代表的新型复合调味品,以本酿酱油、料酒、醋为代表的液态调味品和以糖类系列产品、面粉、面包糠为代表的多元化产品体系。现在,莲花控股拥有30多家国内分公司,2700多家经销商,10000多家客商,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围绕调味品及食品主业赛道,抓住国货崛起机遇,重点聚焦餐饮和家庭“两个厨房”消费领域,加快绿色、生态等新型健康产品的研发,全面提升在终端市场的覆盖率,致力于让莲花成为老百姓买得起、用得好、信得过的国货品牌。”莲花控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莲花情怀,国货之光
莲花控股鸟瞰沙盘图短短5年的重生,莲花用加压奋进实现了二次腾飞,成为上市公司破产重组的成功典范,也成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这个深深镌刻在国人餐桌记忆里的经典调味品,再次走进大街小巷的便利店、超市,重新跃入千家万户的饭碗里。而在项城那座小城里,“莲花味精”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神话”。
莲花味精曾经的工厂大门3月27日,刚刚退休不久的一位老职工专门来到废弃的老厂区,看着眼前熟悉的厂房、道路,已经头发花白的老职工眼睛里闪烁着泪花,伫立在风中久久不能平静。
现在的项城市任营社区养老中心对面,就是曾经莲花味精的所在地。3月27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穿过一条不知名的小巷来到门前时,看到气派的大门虽然破旧,但难掩时代繁华的烙印。家属区的筒子楼斑驳沧桑,透过锈迹斑斑的铁门,依稀还可以看到屋内悬挂的吊扇。曾几何时,这里一个个灯火通明的窗子里,会传出莲花职工下班后的温馨笑语。
厂区虽已废弃,但是厂房尚在。在“连续结晶楼”的生产厂房北侧,穿过一条走廊,黑板上用黄色油漆刷上去的“成品工厂生产进度分析表”清晰可见。某一个生产楼的角落里,花坛里的绿植生机勃勃,与破败的厂区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厂房都是那个时代的建筑精品,你看,这都过去多少年了,荒废多少年了,整体框架还是那么牢固,外墙的瓷砖还很结实,厂房内的大理石水磨地坪仍然平整光滑。”一位老职工给记者指引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莲花情怀的印记,却没有被岁月埋没。一位在家属楼前摆摊卖月亮馍的商贩时而还会望着厂区感叹:“这是俺项城的骄傲。”而站在更高的视野来看,作为国货的莲花味精,也是国人引以为豪的品牌。
如今,在莲花总部的产品展厅内,第一代莲花味精的包装依然展示在显著位置。白色的袋体,红色的商标,“莲花味精”四个大字看起来亲切如故。由此可见,莲花人对莲花的情怀更浓。莲花的二次崛起和品牌复兴,正在焕然一新的现代化厂区内推进。人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莲花会开创新的更大辉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玉坤
上一篇:人工智能如何善用善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