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32条举措进一步推动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高质量发展。新政策提出将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压缩至20周以内,并确保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
这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2024年4月17日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实施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压缩至24.9周,实施了罕见病药品“白名单”制度,建立了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同比增长8.7%,首次突破万亿元。
2025版若干措施提出了多项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建设重点专病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开展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使用、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将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部署AI+病理和AI+制药等场景模型开发以及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
北京市医保局表示,这些措施为本市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激发了创新医药企业的整体活力。2025版若干措施的实施将增强医药企业信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部门将依托支持政策措施实施,缩短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周期,推动医药制造数智化转型,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创新医药发展。同时,优化创新医药产业布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协同发展,打造多层次人才梯队,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