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之言/“不可抗力”有明确定义
- 国际
- 2025-04-05 12:31:51
- 26
图:大律师丁煌(左)及律师黄丽芬(右)皆指出,“保X来”将政策变动解释为“不可抗力”,是扩大解释,试图减少自身义务,并不合理。 特区政府的人才计划一直以来都吸引许多人才申请,而透过中介机构协助整理和完善申请资料,也并非新鲜事。针对Jessy等市民的遭遇,中介的说法是否恰当,消费者应该怎样为自己维权? 针对该公司“不可抗力”的说法,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黄丽芬律师表示,商家对“不可抗力”解释不合理。她解释道,“保X来”科技作为一间长期从事优才计划服务的中介机构,理应对政府的政策变动及其潜在风险有一定的预见能力。“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不可抗力,这是不合理的。” 黄丽芬律师续指,“不可抗力”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通常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例如自然灾害或战争等。她举例说明,即使是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在许多情况下也不能被视为不可抗力。“例如疫情期间,租客不能以疫情为由拒付租金,否则仍属违约。”因此,“保X来”将政策变动解释为不可抗力,是扩大解释,试图减少自身义务。 律师:提出仲裁费用不便宜 中国梦智库主席、大律师丁煌表示,入境政策及相关条件并非一成不变,若因政府政策的临时调整而导致申请受阻,并将其归为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导致合约条款过于宏大,这对申请人而言并不合理。 此外,合同规定,若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发生争议,应先友好协商,协商不成则提交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Jessy指出,几乎所有中介选择仲裁委员会仲裁而非法院诉讼,这意味着维权成本更高。黄丽芬律师解释,仲裁费用高于诉讼费用,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负担。 至于消费者可以采取什么行动,丁煌大律师建议双方需就退还款项进行协商,若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消费者可主动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需求。消费者可依据仲裁书裁决内容,要求中介方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黄丽芬律师补充,若其中一方不到现场,仲裁机构依旧可进行裁决,并做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仲裁书。
有话要说...